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中心>>单位动态
资讯中心

以“震”测震



6月14日傍晚,在鞍山市第十三中学对面的鞍山路上,一场“人工地震”正在发生。

一辆形似小货车的作业车发出“突突突”的轰鸣,车身后,能够升降的平板样式部件慢慢贴近地面,每次接触都会引起地面的一阵震动。记者站在周边,脚底略感发麻。

“我们正在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这是可控震源车,为模拟震源。探测方法叫做浅层人工地震”现场数据采集野外技术负责人刘迎介绍,“在道路两侧我们安放了检波器,能够检测到能量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波形呈现出来。”顺着刘迎手指的方向,几个橙色的仪器插在路边绿化带的泥土中,间距相等,依次排开。

探测过程中,不少市民前来询问“这是在做什么?”“在做地质勘测工作。”一名工作人员回答,看市民仍旧不解,他又补充一句,“就是看看这里的地下有没有能够发生地震的断层。”

“这确实是一种通俗解释。我们开展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这里是不是有断层通过,还要分析这条断层发生地震的危险性。”省人大代表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万波给予肯定,“断层是存在于地壳中的破裂面。”万波介绍,作为辽宁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探测工作就像是为大地做了一次CT,不仅要找到断层的具体位置,还要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确定断层的活动性,摸清其能引起的危害。

“如果经过研究判断发现,某处的活断层能够产生较强地震引发地表破裂,那么就要避免在此处增设建筑,如果只是能引发地面震动,那么通过加强适当的防震措施就可以了。”万波表示,活断层探测对防震减灾、城市建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想做好这项工作,光现场测量远远不够,前期规划协调,后期分析研判都缺一不可。

为避免作业期间影响安全、环境及市民休息出行,现场物探工作组入场前,辽宁省地震局会同鞍山市应急局、鞍山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与市公安、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多方联动,确保现场作业顺利开展。而测量结束后,也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加工分析原始数据,才能最终形成地质解释,应用于实际。

万波介绍,此次鞍山市活断层探测工作共设计了10条测线,预计将于7月底完成。省地震局将持续推动鞍山市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评价断层的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性,建立活断层数据库与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以此研究成果为基础,科学地制定鞍山市城区防震减灾决策,为国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依据。